“与上次相比,曲线重复性良好,看来咱们仪器改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在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监测技术研发中心注入剖面测井室,新型气液分离式低产液油井分相流量测井仪项目组组员朱海清正在模拟井流量检测。
今年,朱海清所在的攻关项目组采取自动增压阻尼型气液分离装置配合热能交换平衡式流量计的设计方案,对仪器结构进行优化,制造完成的两支28毫米外径样机已经在采油十厂等现场应用17井次,填补了低产液井超低流量测量下限的技术空白。
这项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仪器测量下限和测试成功率,还为项目组组员带来了实打实的红利。“改革之后,我们的考核机制更加完善,个人发展空间更大了,‘钱袋子’更鼓了,大家攻坚克难的积极性愈发高涨。”朱海清说。
朱海清只是改革红利的众多受益人之一。2021年底,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推行“1124”发展战略,创新科技管理,以研发中心率先破局,努力探索一套便捷、高效的运转机制,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沉睡”的科研成果“用”起来,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动”起来。
有了“蓝图”,还要有“施工图”
“我们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模式、考核内容及方式5个方面入手,持续完善以量化评分、动态调整为主的考核机制,形成项目人员能进能出、层级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鲜明导向。”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王杨说。
基层小队由原来的5个队室整合为3个专业化科研攻关部;根据工作性质及类别,将项目分为科研类项目、重点工作及技术保障服务类项目两类;研发中心对攻关部进行月度考核,攻关部经理负责项目组,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组成员,层层负责。一系列行而有效的办法让基层管理更有层次,科研攻关效率显著提升。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
为了有效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研发中心特别制定了相关考量标准。“我们采取双向选择机制确定项目人员,采用‘六制’模式运行管理,所有人员划分为4个技术等级,按照劳有所得、多劳多得,保障多付出人员基本利益的思路制定奖励机制。”王杨说。
“改革运行一个月,就明显感觉出了差别。”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组组长刘艳玲说,“很多组员主动找我要活儿干,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今年,我们项目组的单井解释时间从原来的3天提高到了1天。”
截至11月15日,研发中心今年共开展25项科研项目与重点工作,较去年增加9项,各项攻关工作得到高效落实和迅速推进。其中,热式流量计改进完善工作实现了当年研制、当年应用、当年见效,现已创效50余万元。
数据体现改革实效。从今年的成果来看,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以往,科技创新偶尔会存在落地难的问题。现在,我们在立项之初,就将实际应用放在关键位置,‘靶向’解决,用效益验证科技创新效果。”井下“鱼顶”探测技术研究项目组组员王莱雪说。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统。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以科技管理创新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跨越,以主观能动带动使命担当,落实工作责任、细化科研流程,驱动创新发展的引擎提速换挡。(通讯员 李晓晨)